- 2305
省人大代表杜琳:健全高層次技能人才引育用留機制 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
- 作者:
- 來源:
- 時間:2023-01-14
1月13日上午,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省人大代表、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校長杜琳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肩負全省人民重托,與來自全省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一道參加了會議。
會議期間,杜琳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履職熱情,認真審議各項報告,嚴格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深入思考、踴躍發言,為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經過前期深入調研,結合山東省實際,她向大會提交了2項議案,內容主要涉及人才工作和鄉村振興。其中,在《關于健全高層次技能人才引育用留機制 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的建議》中,杜琳深入分析了我省人才工作存在的問題,如人才引進、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體制機制不能滿足推動原始性創新、對標世界一流的要求,科技和產業、科技和教育結合不緊密,產業骨干適用人才供給不足等。為此,她建議,一要精準引才,逐步優化高層次技能人才隊伍結構。堅持“不唯海內外,不唯帽子,不唯職稱,不唯資歷”的人才引進理念和 “看產業、看項目、看水平、看潛力、看發展”的識才理念,注重內引外培,協同發展,逐步實現結構合理、梯次配備;二要分類培育,不斷提升高層次技能人才隊伍素質。要按照人才成長規律為各類各級人才規劃設置培養路線,在培育周期內堅持動向管理,培育高端人才“戰略預備隊”,產教融合培養“準”高層次技能人才;三要完善制度,持續調動高層次技能人才工作熱情。要實施更加積極、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擴大人才政策激勵范圍,改革人才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向青年高層次人才適度傾斜的資源配置機制;四要服務留人,長久保持高層次技能人才安居樂業。“精細實專”推動高端人才生活服務業務企業化運營,建立“2+N”人才工作服務模式,建立常態化人才需求反饋機制。在《關于開展“小手造”賦能鄉村“大振興”發展的建議》中,杜琳用詳實的數據分析了根植于鄉村文化傳統的“手造”文化賦能經濟及鄉村振興發展的優勢。她認為,鄉村“手造”是鄉土中國的民間文化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發揮著時代的引導和紐帶聯動作用,與鄉村振興是一種同頻共振的關系,是鄉村振興的內驅動力。她建議在全省范圍內盡快開展“小手造”賦能鄉村“大振興”發展的項目。為此,她建議,一要革新理念,凸顯“山東手造”在鄉村文化振興的引擎作用。要打造“手造”特色品牌,融合現代融媒體技術和多方力量,讓“手造”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永續發展的優質資產的現實;二要構建多元教育體系,創新“山東手造”傳承的長效機制。要界定教育主體、受教育客體、受教育形式,推動“手造”文化進課堂、進頭腦、進教材,厚植“手造”教育的土壤;三要打好“手造+”“組合拳”,全面提升“山東手造”的文創價值。支持和保護“創客”群體,打造一批“手造”文創精品,培育一批集保護、傳習、交流、展示、展銷、研學為一體的文創綜合體,探索建立集展示、交易、推廣、銷售、研發、體驗為一體的網上“手造”文化交流交易平臺。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杜琳表示,周乃翔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順應群眾期待、聚精會神抓發展的高度自覺,是一個高舉旗幟、鼓舞人心、溫暖民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必將進一步增強全省人民群眾發展的信心,推動全省經濟運行繼續向好、提質,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在分組討論中,她結合自身實際,聚焦政府工作報告,圍繞科技創新、技術技能人才提出建議。
她指出,科技創新驅動賦能,鏈接科技與產業的新興產業科技服務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為進一步做優做強科技服務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她建議,一要成立科技服務業工作專班,建立科技服務業企業庫,圍繞主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二要推廣實施科技人員“雙聘制”,推動企業高端人才到高校擔任“產業教授”、高校科研人員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三要發揮科技服務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交流互動融合平臺,加快培育“懂科技、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針對做好技術技能人才工作,她結合職業本科院校管理者實際,提出要培養真正的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首先要有優秀的教師人才。“要堅持人才工作兩手抓,一手抓引進人才,一手抓留住人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構建起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的良性機制。” 杜琳說。同時,她建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關心支持本土人才,讓他們享受到人才政策的陽光雨露。杜琳還就支持民辦教育提出建議。她指出,民辦高校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個性化的教育需求,積累了教育資本存量、節約了政府財政支出,培養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科技創新、推動成果轉發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促進國家教育高質量發展和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前民辦高校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民辦高校經費投入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極大地影響了民辦高校發展質量和社會貢獻度的提高,也與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的初衷是相悖的。”杜琳表示。基于此,她建議,民辦高校在項目建設方面能夠享受公辦高校的同等待遇;相關部門助力打造民辦高校金融服務平臺,與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聯合組建貸款融資平臺,以滿足民辦高校融資需求;同時在基本建設方面能夠享受貼息貸款政策,從而支持民辦高校不斷完善和提高辦學條件,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依法履職的同時,杜琳積極做山東省、日照市和職業教育的宣傳員,接受了大眾日報、新華網、海報新聞等主流媒體的采訪和報道,持續講好山東故事、日照故事和山外故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宣傳統戰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