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校企耦合 雙站三共”,探索市場營銷課程產教融合新路徑
- 作者:
- 來源:
- 時間:2023-12-01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市場營銷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社會上對具備實戰經驗和創新思維的復合型市場營銷高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市場營銷課程產教融合新路徑。
一、校企耦合,實施“雙站三共”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依托數字貿易產業學院,與區域農業發展集團達成人才培育合作框架,共建“雙站三共”人才協同培養模式,通過校中企、企中校分別設立教學名師工作站和技能大師工作站,面向互聯網營銷師新市場營銷職業,實現崗位需求與培養目標、企業導師與教學名師、企業文化與思政教育三協同,由雙方共商課程、共建標準、共享資源、共育市場營銷人才。
圖1?“雙站三共”人才協同培養模式
二、同生共長,構建市場營銷“引教比學”動態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也是培養高素質市場營銷人才的重要途徑。
1.通過“雙輪進階”,達成教學與真實生產同步
模塊任務實施“助農課題”形式組織教學,學生在真實項目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學過程對接工作流程,實施“基礎+進階”雙輪任務教學,教學流程結合教學內容與課前學情分析,實施“動態調整”;“多元導師群”言傳身教、現場授課,云端指導,全程技術指導與素質考核。
課前知識建構。教師通過云平臺發布工作任務單,學生領取工作任務單,初步建立概念。學生借助校內實訓場地與設備,完成課前“工作任務”并上傳云平臺;同時完成課前測試,參與線上云討論,企業導師線上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根據學生云端學習情況,調整優化課堂教學實施。
課中協同探究。課堂教學采用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多導師群”授課,打造“活環節,活課堂”,按照“導任務,思方法,探原理,練技能,展作品,評成果”六個動態步驟實施教學,通過知識講授、案例分析、合作學習、情境創設、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方式開展具體教學,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動態學情監測與改進,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課堂“活起來”。
課后拓展創新。發布拓展研究任務,借助校企橫向課題項目開展研究學習,同時學生在工作站輪崗開展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全域營銷實踐,“多元導師群”實時跟進評價、指導,學生同步完成總結反思報告,在實戰中實現技能的高階提升。
圖2 “雙輪進階”教學實施流程圖
2.打造“一庫兩景”,虛實結合突破教學重難點
以AI智慧無人店、云拿魔箱Mart、商品展示直營中心等校內真實商業項目為載體,搭建“數字孿生”實踐場景,解決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脫節問題;依托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市場營銷實訓中心等實踐教學場所,打造“沉浸虛仿”教學場景,解決教學場域與實踐場域脫節問題;借助ITMC數字沙盤、字節跳動抖課堂資源庫、問題知識圖譜等云資源,打造“顆粒化”教學資源庫,打破教育場域與生產場域不同步等問題,助力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以生為本,搭建“數字豐稔”評價體系
課程堅持以生為本,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自研“數字豐稔”增值評價體系,進行全過程數據采集,評價觀測點從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出發,結合本項目教學內容,設置了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2個一級評價指標,數字技能、學業管理等8個二級指標,32個三級指標,以實現教學過程中的精準評價,同時繪制每個學生的成長增值圖譜周報,記錄學生技術技能學習“豐稔”全程數據,診斷崗位能力增值成效。
四、潤物無聲,實踐“雙線滲透”課程思政路徑
在“經道義營民生”的專業思政主線引領下,教學任務將課程思政線“守正創新”與字節跳動企業文化線“始終創業”有機融合,培育學生創業精神、創新精神、創意精神的“三精神”;結合特色農產品教學載體,培養學生知農意識、愛農意識、助農意識的“三意識”,在任務教學中逐步形成了“明理、激情、促行”浸潤路徑。
明理:在課前階段,學生圍繞工作任務單,學習顆粒資源,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并完成課前工作任務;教師通過聯結情境,提高學生共情度,在任務試做過程中初步引發學生明理;
激情:在課中階段,圍繞特色農產品的全域營銷教學內容,雙師深度介入,在分析、講解、答疑的互動中,“始終開創而不守正”的信念逐步激蕩;
促行:在課后階段,依托工作站真崗實踐,打破時空限制,師生聯合完成工作任務,學生在實踐中將“三精神”與“三意識”化為行動。
圖3?課程思政體系圖(以模塊四為例)
五、育人效果成效顯著
(一)在“雙線”思政主旋律引領下,啟智潤心培根鑄魂。數據顯示,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感顯著增強,積極參與社會志愿活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家鄉生態農業。
(二)課程知識目標成效顯著。課程學習后學生技術技能顯著提升,學生參加1+X市場營銷技術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通過率為100%。“數字豐稔”評價系統顯示22位學生新增職業技能競賽證書;4位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賽項,獲一等獎;4位學生參加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創新創業賽項,獲一等獎;14名學生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金獎2項;本模塊學習后6位學生創建“智慧家庭農場產銷一體化平臺”,并申請計算機軟著1項。
圖4?能力目標有效達成效果圖
(三)教學成果豐碩
課程是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核心課程,依托該課程團隊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參與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子項目2項,主持省級教改項目3項;建設活頁式教材6部,其中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1部;獲批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3門、省級數字化課程2門、省級社區教育優秀課程1門;建有省級數字貿易技術研發平臺1個;牽頭教育部中非埃塞俄比亞國家職業標準市場營銷技術員制定工作,牽頭教育部中非坦桑尼亞網絡直播課程標準開發工作。建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