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場所,如何更好地拓寬主渠道,筑牢主陣地,真正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是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其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使之成為其綱領和核心靈魂,在打造高品位校園物質文化的基礎上,努力營造改革創新的校園精神文化、民主平等的校園制度文化、敬業誠信的校園行為文化,是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路徑。
營造改革創新的校園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園文化追求的最高層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關鍵就是要堅持和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崇尚敢為人先、鼓勵差異發展、支持個性發展的校園精神文化。
一要營造崇尚敢為人先的精神文化??v觀近年江蘇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歷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的過程。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江蘇70多所高校參加了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其中與國家有關部委(企業)共建高校、獨立學院轉制或遷址辦學、高職高專院校試點“注冊入學”、仙林大學城本科高校組建教學聯盟等改革試點,無不滲透和體現著江蘇高校敢為人先的校園精神文化。
二是營造鼓勵差異發展的精神文化。營造改革創新的高校校園精神文化,不能搞一刀切和模式化,而應尊重校園文化的差異性,鼓勵高校多元化、差異化發展,科學塑造個性化、特色化的校園文化。近年來,江蘇積極探索建立高校分類體系,研究制定高校分類發展規劃,鼓勵高??茖W定位、錯位發展、特色辦學、同類競爭、爭創一流。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一大批非“211工程”建設的省屬高校,始終堅持鮮明的行業辦學特色,堅持差異化發展理念,辦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特色不斷彰顯,辦學影響不斷擴大。
三是營造支持個性發展的精神文化。營造改革創新的校園精神文化,讓校園中始終充溢著自由、寬松、探究、創新的氣息,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的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重要原則。近年來,江蘇高校普遍重視和鼓勵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2006年南京大學開始構建并實施“三三制”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出一條個性化、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建立民主平等的校園制度文化
高校校園制度文化體現了管理思想、管理風格和辦學價值導向,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的保障系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作為高校制度建設的基本規范,體現制度的規范、引導、保障、促進作用,發揮高校管理育人的功能,使學校的規章制度內化為師生員工的自覺行為和價值追求,形成一種民主平等、公平正義、和諧正氣的校園氛圍。
一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袁貴仁部長在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這既對教育部門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出了要求,也為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高校校園制度文化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江蘇加快實現由辦教育向管教育轉變,由微觀管理走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取消和調整了一大批行政審批項目,凡應由高校自主決定的事項一律下放到學校,不僅有力地引導和推進江蘇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也為高校建立民主平等的校園制度文化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管理環境。
二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章程是傳承高校歷史傳統、體現辦學宗旨、彰顯教育理念、積淀大學文化、凝練大學精神的重要載體,是保障大學自主權利的基礎。加強高校章程建設,發揮章程的制度規范和情感紐帶作用,對統一師生思想和意志,增強教職工對學校的認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調動師生員工參與民主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江蘇在近年開展“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建立健全大學章程”改革試點過程中,確立南京中醫藥大學、南通大學、南京藝術學院、三江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5所高校為項目試點高校,重點推進大學章程的制定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是強化師生參與機制。教師和學生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只有充分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緊緊依靠師生,注重挖掘廣大師生的創造智慧,使高校校園制度充分體現民主、平等、公正等價值理念,才能最大范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師生參與學校建設的內在動力和昂揚向上的校園精神。南京師范大學近兩年加快“教授治學”的探索步伐,中國礦業大學從2013年開始選舉大學在校生擔任校務參事,有效調動了師生參與學校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營造敬業誠信的校園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體現,校園文化建設成效最終要體現在高校師生員工的教育實踐、學習生活和文化活動中。高校只有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并做到知行合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師生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成為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和行動指南,才能產生凝聚力、煥發戰斗力。
一是形成見賢思齊的文化氛圍。典型是師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參照物,也是師生構建理想自我的投射物。強化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形成見賢思齊校園行為文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江蘇教育系統涌現了李吉林、侯晶晶、吳邵萍等一批得人心、暖人心、動人心、立得住、叫得響、有影響的先進典型。這些師生的感人事跡,使身邊的先進典型可親、可敬、可學、可效,使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得生動具體。
二是恪守誠實守信的學術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扣一個“德”字,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來說,就是要弘揚崇尚科學、探索真理、注重創新、奉獻社會的科學精神,號召廣大師生恪守“遵守學術規范、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維護學術尊嚴”的學術道德,自覺成為優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2012年江蘇成立高校學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和修訂《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高校學風建設的意見》、《江蘇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規程(試行)》等一系列文件。目前,江蘇高校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已初步形成,恪守誠實守信的學術道德正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亮麗風景。
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在當前人們價值選擇更加自由、更加多樣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只有主動占領校園活動這一育人的主陣地,精心設計和組織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健康向上、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到活動中去,才能有效凝聚師生、凈化校園環境、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平臺建設,注重挖掘校園文化的內涵,通過顯性與隱性的藝術載體,豐富校園文化的形式和內容。其中,持續十多年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已經成為江蘇高校的“常青樹”,累計演出千余場,觀眾近百萬,覆蓋95%以上的高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由于其自然條件和發展歷程不同,產生和形成的核心價值觀也各有特點。就高校而言,只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努力建成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的校園文化,才能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