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之窗 >> 文化之窗 >> 詳細內容
 
通知公告
文化之窗 >> 正文
王夫之思想與習近平傳統文化觀
日期:2017-09-27 15:53:27  發布人:宣傳統戰  瀏覽量:10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多維度、系統化地闡述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根本態度和思想觀點,并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中以及建設文化軟實力強國的目標中都大量借鑒、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仔細梳理習近平總書記的傳統文化觀,不難看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較具代表性的王夫之的思想極為推崇。

(一)

王夫之,字而農,號薑齋,湖南衡陽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因晚年隱居于衡陽縣金蘭鄉的石船山,學者稱為船山先生,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的學問博大精深,廣泛涉及哲學、經學、史學、文學、政治、自然科學等各個方面,晚年隱居衡陽石船山,“伏棲林泉”、潛心著述達400余卷、800余萬字,堪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媲美,亦可同費爾巴哈“并輝千秋”。船山身處明末清初這一中國 “天崩地解”的時代,故對中國傳統社會與傳統思想有著深刻的感受,其思想甚為后人重視,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思想理論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開明末清初之風氣,主張經世致用。經世致用概而言之,就是強調積極的面世態度,研究有關國計民生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經世致用的學風在宋代的湖湘學派起開始提倡,例如胡宏在《知言》中曾言:“務圣人之道者,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見,方力行以終之?!弊源似穑浭乐掠弥L雖有提倡,但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也沒有躬行實踐的例證,自宋至明末一度出現斷層。直到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的出現,將經世致用之學推向極致。王夫之經世致用思想的內容包含: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倡導民主議政;經濟上主張改革田制,限制土地兼并,提倡工商業;學術上倡導征實之學,形成一種求實、務實的學風。

二是建立樸素辯證法和樸素唯物主義相結合的哲學思想體系。王夫之的思想理論的核心仍是理學家的性理哲學,自稱是繼張載之絕學,對程、朱等人之說有批評,亦多所繼承;對陸、王之學批判極嚴然亦有吸取。故王夫之可謂是對全部理學遺產都作了批判性的總結和繼承,并在許多方面都作了重要發展的一人。如在人性論方面他提出并論證了“理寓于欲中”、“理欲皆自然”的命題得出了“性者生理也”的結論;在知行觀上,認為二者“相資互用”,不可分離,尤其突出了“行”在認識中的主導作用,摒棄批判了程、朱“知先行后”與陸、王“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治學思想上,把性理哲學的探討和經世致用結合起來,將理學的基本范疇加以新的闡發,使之適應并推動了明末清初實學思潮的發展,為經世致用提供了理論根據。

三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明清之際的實學家們大多經歷了明清兩朝的改朝換代。在換代之際,他們都滿懷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激情,表現出與民族、國家共命運的堅定決心。王夫之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提出“不以一時之君臣,廢古今夷夏之通義”的命題,把那些禍國殃民之輩斥之為罪人。他早年自主舉兵抗清,兵敗返鄉,遁跡鄉里,陋居山洞,誓不降清,著書立說,試圖總結明朝覆亡的歷史經驗。特別以屈原自況,用“蔽屈子以一言曰‘忠’”的思想境界,寫作了《楚辭通釋》。并仿屈賦體作《九昭》:“有明王夫之,生于屈子之鄉,而遘閔戢志,有過于屈者……聊為《九昭》,以旌三閭之志?!卞X基博贊云:“夫之茹苦含辛,守己以貞,歷劫勿渝,厲世磨鈍之節堅,”對他的愛國思想給予高度評價。

四是繼承與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陳獨秀對于王夫之的艱苦奮斗精神作了中肯的評價,認為湖南人具有“堅忍不拔”,“扎硬寨、打死戰”的奮斗精神,確實是可以拿歷史來證明的,最好的例證便是衡陽人王船山。謂“二百幾十年前的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艱苦奮斗的學者!”他“避居山野,甘于清貧,在無與倫比的艱苦條件下,深究儒學的治學與做人之道,致力于歷史文化遺產的批判與繼承,居然寫出了八百余萬字的激人奮發、教人進取的鴻篇巨制,實屬表現了湖南人注重實干、自強不息、勤勉樸實的奮斗精神”。

五是具有“獨立特別之根性”的創新精神。最早自覺地總結出湖南人具有創新精神者當推楊毓麟,他在《新湖南》中將這種精神稱為湖南人“獨立特別之根性”。而將這一精神更好的體現出來并發揚光大者首推王船山:“勝國以來,船山王氏,以其堅貞刻苦之身,進退宋儒自立宗主,當時陽明學說遍天下,而湘學獨奮然自異焉?!边@種創新精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近代時期,“至于直接船山之精神者,尤莫如譚嗣同,無所依傍,浩然獨往,不知宇宙之圻埒,何論世法,其愛同胞而惎仇虐,時時迸發于腦筋而不能自已,是何也?曰獨立之根性使然也”。

六是兼容并蓄、博采眾家之長的開放思想。王夫之不拘泥于任何門戶之見,例如在哲學上是以批判陸王心學和佛老著稱的,但他又善于“入其壘,襲其輜,暴其恃而見其瑕”,曾將老子哲學中“極則反”的循環論改造成“天地之化日新”的發展觀;將佛教的“能”、“所”范疇改造成一種唯物主義認識論范疇。又如在政治上,他既反對法家的嚴刑苛法,又看到儒家單純強調人治和德治的弊端,因而提出“任人”與“任法”二者不可偏廢的觀點。正是由于王夫之能“坐集千古之智”,所以才能在治學上開出“六經”新“生面”。除此之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融中,王夫之也表現出極為開放的態度:“夫唯通市以無所隱,而視敵國之民猶吾民也;敵國之財皆吾財也。既得其歡心,抑濟吾之匱乏?!竟贪钊剩慈灰蕴搶嵤救耍殄持畯揭嗳?,利于國,惠于民,澤術之智,仁亦存焉。善謀國者,何憚而不為也?!?/span>

(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闡述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與基本特點、思想精神與現代價值以及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原則等問題,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新時期的傳統文化觀。梳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不難發現,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多個方面都援引了王夫之的名言警句,體現了對王夫之思想的推崇。20165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歷數中國歷史長河中涌現的一大批思想大家時,他就點到了王夫之。在此前后,他的引用也很多:

1 “名非天造,必從其實”

2014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強調,“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并引用了王夫之的名言“名非天造,必從其實”。其大意是:名稱并不是天生造成的,必須依據事實,實事求是。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一名言,一方面是闡明了人民政協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強調了發揮協商民主,必須將人民當家作主充分體現在參與實踐上,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的講話上巧妙引用王夫之“名非天造,必從其實”的經典文句,無疑不僅為人民政協切實發揮好協商民主作用,并將人民當家作主充分體現在參與實踐上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也為中國人民政協今后的工作走向指明了路徑。

2 “蓋離于質者非文,而離于文者無質也”

2014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創作出“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文質兼美”,這是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美學和文藝學命題。王夫之曾有言:“蓋離于質者非文,而離于文者無質也?!? 這里是說美必然表現為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然就我國當前創作實際情形來看,“文勝于質”或“質勝于文”的情形均大量存在,例如有些作品玩弄技巧,搞懸疑驚悚,內容卻蒼白空洞,講不好中國故事,塑造不好人物形象,形式主義傾向嚴重。毋庸諱言,也有的作品搞變相的“題材決定論”,主題先行,書寫重大題材,表現英模人物,但“質木無文”,“文章殆同書抄”,“平典似道德論”。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借用王夫之所言“蓋離于質者非文,而離于文者無質也”,用以對照我國文藝工作的現狀,指出文藝創作努力的方向。

3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出自王夫之的《張子正蒙注》。王夫之將理與所以然相連,目的在于揭示事物之間背后的某種必然聯系,使其知所先后、見果知因。“事要知其所以然?!彼^“名上理會”是只認識表面,而知其所以然則是了解事物的內因,如此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把“理”視為事物的固然、所以然的新意在于,揭示理作為本然、規律、原因的特征,使其真正成為具有思想內涵或哲學意義的范疇,這反映了王夫之在思維與認知領域方面的極大進步。與此同時,王夫之還批評“異端孤守一己之微明,離理氣以為道德”的空疏學風,強調理不離氣,氣亦不離理,理與氣互不相離、相輔相成、辯證統一,這也說明了理并非游離于事物之外,而是孕育其中。

201510月,在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引用王夫之的“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用以說明謀求新的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以及發展理念之于發展的重要性。并且靈活地運用這句古語,結合時代發展賦予“理”以新的思想內涵。他在關于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針”,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充分體現了這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4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王夫之在《尚書引義·太甲》中指出“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其大意是:新舊事物交替變更,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停滯不前,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事物發展運行的客觀規律。在20161231日發表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王夫之的這句話語,表達出在新年到來之際,繼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永不自滿、永不停滯,推動中國永遠前進的鮮明態度。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就巧妙援引王夫之的經典名言對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寄予厚望,不僅體現了總書記對王夫之思想的極大推崇,也深刻反映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及其傳承與弘揚。

總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鮮明地體現了新一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性認知。習總書記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靈活引用中國古典文化來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尤其是對王夫之思想的推崇,對我們增強文化自信,從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周秋光、碩士研究生黃召鳳)

?


點擊數:106收藏本頁
精品国产高清91,欧美日韩国产ⅴa另类,精品国产911看片,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 日本综合另类欧美日韩 | 亚洲视频中文在线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阿v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亚洲国产性色AⅤ | 久久亚洲成a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