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問題,當前,面對一系列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必須有針對性的加以重新認識和改進。要教育青年學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引導他們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科學的世界觀;時代責任
?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指導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體系龐大、內涵豐富,但貫穿其中的線索非常清晰,就是如何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更好地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問題。
“培養什么樣的人”面臨的新形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需要當代人的堅守,也需要下一代人的接續?!芭囵B什么樣的人”,是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的大事。我國高等教肩負著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應當說,在“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上,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培養人的特色,也是優勢。
當前,改革不斷深化,社會利益調整不斷加快,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不斷涌現。青年學生朝氣蓬勃、視野寬廣、開放自信,同時,他們的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形,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正處于形成期,對各種似是而非的思潮缺乏識別。受此影響,青年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認同存在淡化的現象。這是 “培養什么樣的人”面臨的新形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引導青年學生真學、真信、真懂、真用,不斷提高青年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當前必須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青年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必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讓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使青年學生面對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時,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如何培養人”面臨的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這在當下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意義,是“如何培養人”的重要遵循。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了“跨越式發展”的特征,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現在將近4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工業革命到現在二百多年走過的路程,中國社會這種發展道路的特殊性和發展階段的多重性,會使我們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參照系進行恰當地橫向比較。以高校學生為主的青年群體,通常會將我們社會中的最短處和世界發達國家的最長處相對比。在比較中他們只看到西方國家的發達現狀,而忽略掉它們也出現過巨大問題的歷史,進而產生“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錯覺,將盲目崇拜和效仿西方視為與先進同步、與國際接軌,而對中國取得的巨大進步卻極易忽視。生活在互聯網一代的青年學生,沒有經歷過我們的社會由貧困向豐裕的艱難變遷,因而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成就和取得的進步,缺少縱向的歷史比較,從而形成了對當前社會理解片面,這也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當前,要引導青年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使他們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讓他們認識到,中國獨特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廣泛的現實基礎和客觀的發展規律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以來我國歷史演變和社會變遷的必然結果。實踐證明,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是適合中國、并被偉大成就驗證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我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但并不是盲目崇拜和全盤西化。要引導青年學生正確區分差別和差距,差別是中國特色,是需要我們堅持和發展的,差距才是我們要消除的。要正確分析差距,正面認識黨和國家正在為逐步減少乃至消除這些差距所作的努力,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前景要有堅定信心。要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形成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避免片面理解和看待社會問題,做到不偏信、不消極、不激進。
“為誰培養人”面臨的新任務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疑是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
近代以來,中國一直生存在一個全球競爭和受到擠壓的狀態下,但先進的中國人沒有放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嘗試和苦苦求索。近現代以來,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人生理想,始終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五四運動以青年學生為主體,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不足28歲……在民族獨立戰爭中,廣大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沖鋒陷陣、拋灑熱血;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青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祖國的天南海北艱苦奮斗、建設國家;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廣大青年為祖國繁榮富強開拓奮進、銳意創新。
經過數百年來的持續奮斗和探索積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睂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最強烈的愿望和最集中的價值追求。今天,廣大青年學生的命運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比以往更加緊密相連,這是廣大青年學生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新機遇、新挑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培養人”面臨的新任務。
青春只有在為祖國和人民的真誠奉獻中才能更加絢麗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才能閃閃發光。當前,要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他們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要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心有國家,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要教育和引導他們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未來實現中國夢的兩個“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學生正處于黃金時代,應當奮力拼搏,勇于創新,為把美好的藍圖變成現實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魏志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