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明遭遇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70年后,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蓬勃呈現之時,黨的十九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偉大歷史成就,部署中國夢的偉大航程,吹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號角,文化繁榮興盛掀開新的偉大篇章。
(一)
十八大以來文化領域的偉大創造,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入新時代,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進入新時代,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網絡安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開拓性文化法律頒布實施,文化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夯實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法治基礎。《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出臺,發揮“四梁八柱”作用,為文化工作搭建起全面系統、科學完整的工作體系。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新時代,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扎實的物質基礎。
目前,全國有文化館3322個,博物館、紀念館4109個,縣級文化館3153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1175個,三分之二的村建成文化中心,所有社區都建有文化活動室,覆蓋城鄉的國家、省、市、縣、鄉、村(社區)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成。2013年至2016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累計流通人次近23億,博物館參觀總人次近30億。全國圖書出版、報刊出版、發行和印刷集團126家,電影制片創投單位超過2000家,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14389家,上市企業69家。電影銀幕總數4.9萬塊,居世界第一。文化行業各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備。
文化內容建設進入新時代,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豐厚的精神儲備。
圖書出版量、電視劇動畫片、電影故事片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去年,全國出版圖書近50萬種,制作廣播節目771萬小時、電視節目352萬小時,生產電影故事片772部,國產電視劇334部14912集,電視動畫片近12萬分鐘。2016年,新聞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營業收入達到2.3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42%;廣播電視服務業總收入5039億元,比2012年增長54%;電影票房2016年達到492億元,比2012年增長189%。包括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戲曲振興、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國家美術發展和收藏等一系列工程深入開展,舉辦中國藝術節和京劇、昆曲等一系列藝術節,廣泛組織地方戲、兒童劇、音樂、舞蹈、雜技的展演活動。2013年至2016年,文藝演出觀演人數年均近10億人次。2015年和2016年,全國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海量內容資源為消費者提供觀賞不盡的文藝產品。
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入新時代,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亮麗的輿論支持。
中國制造豐富了世界,中國奇跡影響了世界,中國智慧照亮了世界,中國道路啟迪了世界。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國積極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穩居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地位,與發達國家差距不斷縮小,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切實履行大國責任擔當,積極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提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不僅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也為應對氣候變化、減貧脫貧等全球性挑戰做出貢獻。中華文化匯入經貿外交往來的滾滾洪流,不斷以更大規模、更深維度、更密頻率、更高效率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中華文化影響力、號召力日益深遠、宏大。
(二)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的復興就缺少血脈,中國人民的福祉就缺少靈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堅定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共產黨人新時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遵循。堅定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提高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自覺,增強對該思想的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必需堅定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自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經過兩個一百年的努力,我國的文化實力也必將邁入世界前列。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規定了文化建設的本體是中華文化,根本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本質屬性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文化特征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發展方向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基本要求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發展原則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展方針于當代文化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于傳統文化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文化建設對國家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實踐證明,這條道路是符合中華文化發展的科學道路,必須毫不動搖,長期堅持。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譜寫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篇章,是全黨全國人民順應新時代、解決新矛盾、開啟新航程的光榮使命。
譜寫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篇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同樣離不開黨的領導。必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統籌促進文化建設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與其他四項建設的協調發展,堅定四個自信,補齊文化建設在理念、政策、效能等方面的短板,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鞏固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提高黨對核心價值的解釋力,增進黨對輿論引導的道德力,增強黨對錯誤觀點的戰斗力。
譜寫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篇章,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文化工作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嘗人民疾苦,替人民書寫,頌人民贊歌。必須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藝術民主,以人民為主體,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的生動局面,依靠人民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譜寫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篇章,必須堅持改革創新。
改革是破除前進阻力的首要條件,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改革創新才能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文化遺產創造創新,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緊隨“互聯網+”“文化+”發展態勢,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加快文化與科技融合步伐,發揮科技創新對文化發展的引擎作用,增強文化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譜寫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篇章,必須大力進行文化創造。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不來,靠不來,要不來。唯有加大力度不懈創造,才能開創社會主義文化的美好未來。必須加強文化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加強理論武裝,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始終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全社會的引領作用,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當代價值,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繁榮文藝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文化產品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譜寫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篇章,必須振奮民族精神。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文化生活滿足之后,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成為更為現實、更為迫切的需求。滿足這一需求,解決文化領域新的主要矛盾,需要更頑強的意志,付出更堅韌的努力。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文化建設包括敲鑼打鼓,但文化強國僅靠敲鑼打鼓不可能實現。要開啟文化建設新境界,必須增強憂患意識,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必須增強使命意識,求真務實,團結拼搏,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青年文化工作者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謳歌人民形象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 唐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