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實現價值目標,引導價值取向,遵守價值準則,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國家基礎,提供和諧的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交往氛圍。
1.?實現價值目標,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國家基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既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也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這一目標深刻表達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國家意志,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訴求,只有實現這一價值目標,才能強基固本,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的基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當代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民主法治不斷健全、文化建設不斷加強、社會和諧不斷提升。中國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的實現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日益接近。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大力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老百姓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等等。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過程,既是為民生工程奠定雄厚基礎的過程,也是民生不斷改善的過程。
2.?引導價值取向,為百姓好日子提供和諧的社會環境。我國社會快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就業難、看病難、房價過高、分配不公、民主法治不健全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加突出,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出現。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有賴于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一引領社會的價值取向。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引導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激發社會活力,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加強法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百姓,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問題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才能從深層次上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為老百姓的好日子提供和諧的社會環境。
3.?遵守價值準則,為百姓好活法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普遍的提升,社會上涌現出一大批道德建設模范人物,傳遞著積極的正能量。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一些社會成員理想迷失、信念動搖、誠信缺失、道德失范、敬業精神缺乏,心中充滿著驕氣和怨氣,等等。社會是由單個的個人組成的,老百姓的好活法,需要每個公民遵循基本的價值規范和良好的交往氛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涵蓋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各個方面,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規范。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規范貫穿于我國公民道德行為的各個環節,使每個公民能夠開放、包容和理性地愛國,使每個公民能夠忠于職守、勤業敬業,使每個公民能夠誠實無欺、講求信用,使每個公民能夠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從而塑造出昂揚向上的公民品格,提高公民的道德修養水平,向社會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為百姓好活法營造良好的交往氛圍。(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