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師德師風 >> 師德師風 >> 詳細內容
 
師德師風 >> 正文
賡續百年初心 傳承師者精神
日期:2021-09-10 10:14:48  發布人:黨建園地  瀏覽量:12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這個滿天秋色、層林盡染的收獲時節,我們迎來了第三十七個教師節,讓我們向孜孜于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1700多萬人民教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問候。

  (一)

  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有無數人為了一個偉大的夢想前仆后繼。

  他們中有很多既是普通的教師,也是以九死未悔之心為民族謀復興的共產黨員。

  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發出“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的洪亮吶喊。

  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附小主事繆伯英,很早就立下了“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的堅定決心。

  為了打造一個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上海大學教務長瞿秋白,將畢生心血用于打造一個“美麗的世界”。

  ……

  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上,一大批信仰堅定、無畏險途的師者,引領一大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學生,投身于中國的革命事業,讓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燃起希望之光。

  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有無數人見證著共和國不平凡的發展之路。

  他們中有很多既是普通的教師,也是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斗者。

  錢學森,曾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他在中國航天由無到有、由小到大、創造11個“第一”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王選,曾是北京大學無線電系助教,卻成功設計了中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聞名寰宇。

  袁隆平,曾是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教員,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解決了人口大國的吃飯難題。

  ……

  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矚目,從人力大國到人才強國,在新中國的崛起之路上,人民教師在講臺上認真教書,在講臺下刻苦鉆研,中國經濟騰飛、文明富強的背后,有他們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身影,有他們心系家國、無悔青春的拳拳之心。

  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有無數人參與了中國走向文明富強的壯闊征程。

  他們有很多既是普通的教師,也是令人敬佩的建設者;他們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培育了一代代社會主義新人。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己任,帶領團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面對時代的召喚,他說,“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人民教育家”于漪,“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一輩子做教師,走出了自己的教學之路。在育人上,她是一代師表;在教改上,她是一面旗幟。

  “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創辦華坪女高,守護著山區孩子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把1800多名女孩送入大學。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凝聚著無數教師的青春汗水,回響著無數教師的鏗鏘腳步。他們,以積極的姿態參與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戰役;他們,地震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保護學生,疫情肆虐期間義無反顧趕往最前線……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高尚師德,何為師者精神。

  回望百年歷史,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疫精神等,伴隨中國革命、改革、建設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回望教育征程,師者精神由遠及近,從少有論及到人所共識,內涵日益凸顯,維度漸漸清晰。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傳道授業解惑,教之以事而喻諸德,“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人民教師以廣博的專業學識與高尚的先生之風,詮釋著師者精神的深度。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心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強烈的責任擔當,人民教師心懷愛國之情、篤行報國之志,彰顯著師者精神的高度。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一大批矢志于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教師,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無怨無悔,任勞任怨,拓展著師者精神的寬度。

  從傳播知識、啟迪思想、無私奉獻,到“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從教書到育人,從個人到家國,從小我到大我,教師,已然是喚起一代代學子追隨先輩、培養家國情懷、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力量。師者精神,早已如涓涓小溪匯入大江大河,與偉大建黨精神融為一體。

  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立德樹人使命、圓民族復興之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上,師者精神自當念茲在茲、代代傳承、光芒永綻。

  (二)

  穿越歷史洪流,一代又一代師者展現出崇高的師者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高度契合。新的趕考路上,師者精神也是廣大教師牢記初心使命、克服艱難險阻、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力量源泉。

  傳承師者精神,是造就一批又一批大國良師的要求。

  陳獨秀、夏明翰、陳望道,他們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為舊中國帶來了真理和重生的希望;徐特立、成仿吾、吳玉章,他們是無產階級教育家,為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服務革命和建設需求的人才;黃大年、鐘南山、黃旭華……他們是新時代的師者,在育人崗位上兢兢業業,在國家需要的戰場上迎難而上。不同的時代,同一個使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國良師。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大國教育,需要良師;走好強國之路,更需要擁有大格局、大境界、大智慧的大國良師。

  養成大格局,必須傳承師者精神,以始終胸懷祖國、心系人民的育人情懷,使學生具備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責任和實踐素養,適應全球化和國際化的素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

  培養大境界,必須傳承師者精神,發揚“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培養“有教無類”“大愛無我”的境界。

  涵養大智慧,必須傳承師者精神,保持對教育的熱愛和堅守,拒絕功利、遠離浮躁,努力用一個生命喚醒另一個生命,承載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傳承師者精神,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時代新人的要求。

  100年前,上海法租界,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青年正在謀劃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正是這群先進青年,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拉開了百年巨變的歷史大幕。100年后,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們喊出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新時代青年正當其時。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廣大教師重任在肩。傳承師者精神,是教師心之所系、目標所向、責任所在。

  傳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真正的師者無不對教育事業懷著崇高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認同感,愿意為了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引導一代代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必須傳承師者精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今天的青少年只有不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才能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人民教師做學生的引路人,引導青少年成大才、擔大任,必須傳承師者精神。

  傳承師者精神,是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求。

  “中國歷來只是地主有文化,農民沒有文化……中國有百分之九十是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這個里面,最大多數是農民。”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教育的沉疴積弊。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人口5.4億人,文盲率高達80%,中國教育之積貧積弱可見一斑。

  一百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推動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首次解決“學有所教”的問題,并不斷向“學有優教”邁進。教育奇跡的背后,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更離不開千千萬萬人民教師的辛勤耕耘、無私奉獻。

  教育之重,亦是時代之托。進入發展新階段,“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最鮮明主題。

  立足當下,以“雙減”政策為代表,一系列重塑教育生態的變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不管是夯實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還是實現課后服務全覆蓋,解決教育領域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都需要傳承師者精神,需要廣大教師的認同、支持與付出。

  著眼長遠,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期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筑基護航,更需要廣大教師傳承師者精神,敢啃“硬骨頭”、勇于擔當,不負人民重托、國之期待。

  (三)

  面對已然開啟的新征程,歷史與未來決定了教師必須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精神動力,讓師者精神永綻光輝,為國家培育時代新人。

  傳承師者精神,教師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指引學生成長成才。

  堅定理想信念,要像復旦大學教授鐘揚一樣,用強大的理想做最堅實的鎧甲。“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只要對研究有幫助,他就會帶領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走進那些最偏遠、最荒涼、最艱苦的地方。這種源自內心的指引可以讓人無畏艱險,勇于攀登知識的高峰,給人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堅定理想信念,要像鄉村教師孫浩一樣,潛心耕耘,用堅定執著踐行當初的誓言。安徽宿州,汴河北岸,如古老的河水一樣,他以純真之心訴說著對孩子的深情,年復一年堅守在鄉村教育的土地上。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教師要像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樣,用心守候學生的成長。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好老師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要加強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修養,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胸懷大局、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用信仰之光引導廣大學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

  百年黨史蘊含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豐厚養料,廣大教師應身體力行,帶領學生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歷史智慧,傳承紅色基因,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為筑牢理想信念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傳承師者精神,教師要用高尚的品格支撐起教育的風帆。

  河北大山里,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李保國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扎根深山17年,張玉滾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區孩子的求學之路。他們的身上展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樹起了一座師者品格的豐碑。

  德者,師之魂也。教師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涵養高尚師德,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師要以人格魅力、模范品行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要努力成長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愛國是最寶貴的品德,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教師要在平凡崗位上發揮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讓學生的德與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啟迪、潤澤和提升,使之深刻領悟到報效國家和民族、愛己愛人的道理。

  傳承師者精神,教師要用智慧的力量點亮學生的求學之路。

  2020年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95歲高齡的清華大學教授張禮不甘落后,變身主播上網課,一時成為美談。湘潭大學退休教授滄南,耄耋之年仍堅持潛心鉆研,指導學生從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這些師者身上展現了扎實學識、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品質,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典范。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進入互聯網時代,知識獲取的門檻大為降低,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被打破,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也不再涇渭分明,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潭水。適應這種學習生態的變化,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追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發展境界,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創新型國家,人才是根本。教師要與時俱進,把自己培養成創新型教師,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積極吸納科學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創新師生關系模式,在教育創新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傳承師者精神,教師要用仁愛之筆擘畫教育的未來。

  湍急的江流中,教師王紅旭不顧危險,舍己救人;扎根重慶大山里的扶貧校長張涌濤,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還堅守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在講臺上精益求精,做科研心系育人,在結束最后一場博士生論文答辯后于夢中溘然長逝,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于瑾用生命詮釋對學生的愛……他們無一例外,用行動演繹了師者的大愛。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就是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權利,用細致的關愛之心幫助學業、生活困難的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名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愛學生,就是要為他們成長鋪路。潛心耕耘,用熱愛教育的定力、仁愛奉獻的初心,在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教育堅守中,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一路走來,在他們身上,有多少堅定前行,多少師者大愛,多少無私奉獻……眺望未來,教師將與學生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他們將以信仰支撐起遠大的教育理想,用高尚的情操驅散世俗的迷霧,用淵博的知識滋潤學生的心田,用仁愛之心鑄就教育的靈魂。他們將用愛的力量化作教育事業前進的巨大動力,化作民族復興的強大助推器。在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征程中,教師將矢志不渝,奮力譜寫新時代立德樹人新篇章。

  (四)

  百年奮斗路,拳拳赤子心。黨的風華正茂映照著教師的意氣風發。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眺望未來,高質量教育體系大廈正拔地而起,教師是奠基者、建造者。

  從昨天走向今天,我們因師者精神的偉大而備受鼓舞;從今日奔向明天,我們要為教師群體的發展而謀劃發聲。實現教育優質均衡、減輕學生校內校外負擔……未來的教育航道上有諸多必須征服的巨浪,需要教師抱定信念、迎難而上。如何讓教師隊伍強如參天巨樹,新芽歲歲破枝、枝干年年伸展?唯有強師惠師!

  奔赴教育新征程,強師惠師需要持續提高教師的待遇和地位。

  “參加教育工作20余年,工資增長近20倍,我自己挺滿意現在的生活。”今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有教師這樣表達自己的心聲,只言片語中流露出身為教師的幸福感。

  幸福感來自尊師重教的時代強音。“讓教師真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關懷言猶在耳。

  幸福感來自一個“不低于”的目標實現。2020年,全國2846個區縣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于當地公務員,撕下了教師收入微薄的標簽。

  這背后是國家以法律制度為利劍,為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作出的努力。

  6月的夏天,一張張高考志愿單和求職意向表說出青年學子的心之所向,“師范熱”“教師熱”成為新時代的新氣象。與吸引人才同樣重要的是留住人才,這需要持續提高教師尊嚴和地位。

  地位的提升體現于更實在的待遇保障。無論是國家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連續多年超過50%,還是地方拿出“教師未兌現教育質量考核獎,公務員不能發放綜合目標獎”的魄力,都是這個時代對教師的厚愛。其中既要解決好教師與公務員待遇的“對標”問題,也要兼顧不同教師群體的收入差異。

  尊嚴和地位彰顯于更體貼的人文關懷。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病死。他們得到的尊重,應該是有溫度的。療休養制度、體檢制度深入落實,公共場所提高優待。教師感受到的獲得感、幸福感會潤物細無聲地灑在孩子心間,滋潤教育的土壤。

  奔赴教育新征程,強師惠師需要充分激發教師的內生動力。

  百年奮斗路,教育的發展與黨的奮進征程交相輝映。

  深化改革被寫進這個特殊的年份。2021年,僅1—8月,近50項事關教育的政策發布,為高質量教育體系定方向、定框架。

  歷史長河會記住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剛剛過去的盛夏,“雙減”政策重磅落地,教育改革直指最尖銳的問題。

  校內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攻堅克難的主力軍。教師的內生動力不可能僅依靠責任感。教師管理綜合改革更深入地推進,會給教師注入向著未來奔跑的力量。

  這意味著教師將看到更加干凈、純粹的校園環境。他們不必因各類非必要的檢查、評估、評價而皺緊眉頭,不必因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被強硬束縛,更不必因職業上升通道而焦頭爛額。

  這意味著教師身處更加科學、靈活的評價體系。超額的付出可以得到合理的回報,教學工作實績會有科學的評價,職稱評聘突破崗位結構限制。

  優秀的教師站在教學一線,個性的教師盡展其才。有活力的學校因此生成,有夢想的孩子因其成才。

  奔赴教育新征程,強師惠師需要給予教師全面的成長空間。

  相較于其他職業,教師的獨特幸福是能夠享受生命的雙重成長。科技潮流滾滾而來,知識更迭速度不斷加快。給新時代教師隊伍快速提質,必先搭建廣闊的平臺。

  師范教育是教師隊伍的源頭活水。全國28個省份實行地方師范生公費教育,每年約4.5萬名公費師范生到鄉村任教。有志于從事教師職業的優秀青年得以滿懷希望、無后顧之憂地走上教書育人的神圣崗位。

  教師的成長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不同年齡段、學段的教師在不同階段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惑。高校、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以技術創新為手段創建學習研修平臺,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職業發展之路上得到真切的關懷和支持,教育家型教師必定不斷涌現。

  “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邁向偉大復興的路上,教育的使命愈加艱巨,教師的職責愈加重要。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賡續百年初心,不忘育人使命,教師的擔當會讓一個民族自信地實現偉大夢想!(鐘曜平)

?

點擊數:12收藏本頁
精品国产高清91,欧美日韩国产ⅴa另类,精品国产911看片,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亚州精品国产一线永久 | 亚洲人993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 日韩欧美国产专区v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停止 |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