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新時代民辦學校黨建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打牢基礎,突出重點,抓住根本,強化關鍵,不斷增強黨建引領職業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戰斗力、驅動力和支撐力。升本以來,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在全省高職辦學質量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位列民辦職業院校第一名;獲評“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紅色文化傳承示范校”“山東省綠色學校”“日照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等;被授予“山東省大數據人才實踐基地”“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山東省華文教育基地”稱號。
打牢政治建設這個基礎
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
學校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把政治建設作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引擎和內在動力,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始終做到“兩個維護”。
“第一議題”夯實理論武裝。學校黨委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按時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作為黨委會第一議題,做到理論學習與業務工作、實地調研、具體實踐“三結合”,確保內容、時間、人員“三落實”,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成為全校師生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深入推進主題教育,開展書記讀書班、院長論壇、主題講座,充分利用“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等平臺,加強黨的政治理論學習,推動干部師生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
“實踐活動”推動問題解決。教職工工資收入增加了;田徑運動場翻新了;校園道路升級改造了;餐廳加裝電梯了;學生公寓旁多了晾衣桿再也不愁曬被子了……這些暖心的變化,得益于“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學校黨委堅持調查研究、聯系基層,在解決師生難點、堵點、痛點上下功夫,基層調研32次,解決問題56項,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有效舉措,提高了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中國教育報》《大眾日報》等媒體報道學校主題教育40余次,學校被推薦參加全國職業院校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展。
“責任清單”抓實作風建設。制定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兩個責任清單,促進班子運行狀態、校內政治生態、事業發展事態“三態”持續向好,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構建標準化工作體系,探索形成政治監督一盤棋、標準流程一張圖、制度規范一把尺巡察工作機制,將政治巡察、未巡先改和巡察整改一體推進,打造橫向聯動、縱向一體的責任鏈條,巡察整改問題113項,將巡察成果運用到中心工作中,與學校各項工作聚指成拳、同向發力,為推動高水平本科職業技術大學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突出基層黨建這個重點
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戰斗力
基層黨建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是事業發展的關鍵。學校黨委堅持抓基層、強基礎,認真落實《民辦學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把練好基層黨建基本功與抓好主業務有機統一起來,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生機活力。
“述職評議”筑牢黨建根基。今年做了啥?來年怎么干?在每年年底抓基層黨建工作現場述職會上,黨組織書記們爭相曬出一年來的紅色成績單。學校黨委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基層黨組織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和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全覆蓋,將考核評價情況作為黨組織書記任用的重要依據,推動支部書記履行好“一崗雙責”。采取現場述職與書面述職相結合的方式,目前已完成兩輪現場述職全覆蓋。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印發《黨支部工作手冊》,提高“三會一課”質量。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刀刃向內、辣味十足”,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成為常態,黨的組織生活經常、認真、嚴肅。
“雙創工作”激發黨建活力。以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開展為契機,強化培育選樹和重點建設,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全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比例已達100%,帶動黨支部工作活力四射。外語學院教師黨支部先后被授予山東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文化創意與旅游學院黨總支被授予山東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學校黨委先后出臺《關于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實施評星定級、創建紅旗支部”活動的實施方案》,推動黨支部建設提質增效,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不斷提升。涌現出5個市級及以上先進基層黨組織,以點帶面帶動各基層黨支部爭先進位、整體提升。
“三大工程”彰顯頭雁效應。學校黨委持續開展“凝聚力工程”“先鋒工程”“陣地工程”三大工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支部書記“領頭雁”,輻射帶動黨支部建設和師生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整體提升。設置黨員先鋒隊、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持續開展“黨員亮身份、服務亮承諾、工作亮標準、擔當亮作為”活動,教師黨員爭做管理先鋒、服務先鋒、育人先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制度保障,嚴格師德考核,評選師德標兵,建設師德師風涵養基地。教師無私奉獻、實干擔當的身影活躍在校園內外,獲批4個省級教學團隊,5人獲評省級教學名師,1個團隊入選“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8人榮獲省市“優秀共產黨員”。
抓住立德樹人這個根本
增強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立德樹人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立身之本。學校黨委全面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措并舉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落地見效。
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組建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選優配強領導班子,黨委書記和班子成員帶頭講思政課并排入課表,努力建設“第一院”“第一課”。突出課程的政治屬性與價值引領,建設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鑄魂育人,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形成了具有山外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兩線、三課、四融合”教學模式,著力打造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有育人鮮活度的“金課”。一體化推進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經驗和做法被省教育廳《教育工作簡報》刊發推介,學校思政課教學團隊在各級各類宣講和教學大賽中獲獎20余項。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挖掘課程思政內涵,開展課程思政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以課程思政為切入點推進“三全育人”。制定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和建設實施意見,發揮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功能,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頻共振、同向同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建設16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5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匯編40項教學典型案例。《大學英語》等4門課程立項山東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在全國高校課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學大賽中,獲卓越獎1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55項。
挖掘文化育人內涵。建成黨史教育館、紅色書屋、黨群活動中心、黨建研究中心,打造“四史”教育的重要陣地,黨員師生黨性教育的重要陣地,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重要陣地和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成立紅色精神宣講團,面向校內外廣泛開展宣講20余場次,受眾近萬人。扎實開展以紅色教育為底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師生在“中共黨史大家談”“紅色故事匯”、紅歌合唱比賽、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啟動“精致山外”建設,開展“五個一”文化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領導深入教室、宿舍、操場、報告廳講授思政課,與學生談責任、講擔當、話使命,點燃山外學子報效國家的青春激情。邀請杜文龍、蘇格等校外專家來校作形勢政策報告,組織師生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王盡美黨性教育基地等地現場考察學習,進一步堅定了黨員師生的理想信念,筑牢了信仰之基,愛黨愛國愛校成為山外師生的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90%以上的大學生遞交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強化師資隊伍這個關鍵
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滿活力的用人氛圍,把人才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發展優勢,為高水平本科職業技術大學提供強有力的隊伍保障和人才支撐。
建強干部隊伍。突出政治能力,堅持政治標準,通過講座、沙龍、讀書會、培訓班等不斷強化干部的學習意識和思想建設,提升政治素質修養。突出實踐鍛煉,充分利用上掛下派、兄弟院校交流等途徑,在掛職鍛煉中發現、考察和培養年輕干部。強化制度支撐,形成“科學規范、有效銜接、務實管用”的閉環系統,構建起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制度。突出正向激勵,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把政治教育、思想引導、考察考核、培養鍛煉等各個環節貫通起來,全要素、全鏈條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建優思政隊伍。制定實施《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計劃》,與省內高水平大學簽訂研究生實習協議,扎實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實施思政課教師單列職稱、單獨評審,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聽、備、講、評”思政課的“全鏈條”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業務能力。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出臺輔導員職稱評審辦法,實行單列計劃、單設標準,評選輔導員工作室,開展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輔導員論壇,促進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發展。3人獲評全國民辦高校優秀輔導員,4人獲評山東高校優秀輔導員。
建好教師隊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完善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綜合評價制度,破除“五唯”頑瘴痼疾。評選核心人員和骨干人員,儲存梯隊人才后備力量。實施教師培養“蔚藍”工程,進行分層、分類、分維度培養。以團隊建設為抓手,優化教師“雙師”素質結構,發揮教學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切實提升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近3年,學校教師主持省(部)市(廳)級科研課題65項,出版專著16部,獲省(部)市(廳)科研成果獎57項,獲國家專利92項;面向政府、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132項。
黨建引領促發展,凝心聚力奏強音。沐浴著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春風,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將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董事會的有力支持下,堅持黨建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在扎根大地中堅守辦學方向,在鑄魂育人中彰顯使命擔當,在改革創新中凝聚師生力量,深入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讓鮮紅的黨旗在高水平本科職業技術大學建設的征程上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