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層面
學習目標固化單一
沒有關注學生基礎水平、學習特點等個性差異,設定的學習目標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自主學習服務于形式
本質上未能貫徹自主學習的理念,學習者并沒有參與學習目標的擬訂,學習過程的設計,學習結果的評價,沒有按照自主學習進行
策略方法照搬照套
對教學理論、教學模式的理解不透,盲目生搬硬套,羅列教法、學法,與教學內容脫節,與教學實踐應用不符
教師引導作用弱化
片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弱化了教師的組織引導,導致學生搜索使用信息盲目,探究交流問題隨意
開放共享意識薄弱
多數教學活動學習成果還封閉在教室里、作業里,與互聯網時代下教育國際化趨勢以及服務性功能相去甚遠
多元評價理解片面
注意到了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注重了評價者的多主體評價,更多注意到學習者的知識技能評價,但是遺漏了學習者本身的學習能力、自主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批判意識的評價。
二、教學實施層面
課外學習缺乏呼應
課前自學,要求不具體,結果不檢查,課外學習與課堂教學呼應關聯不強。
課堂教學變為展演
完全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腳本實施教學,看似教的流暢,其實教室成了影棚,學生成了演員。影棚式、腳本下的課堂教學活動。
好玩有趣喧賓奪主
走馬燈式的圖片,動畫,視頻,小游戲,情景劇,app,取悅學生的視聽,忽略了對教學內容的思考。
評價數據運用有限
止步于評價數據的采集,滿足于漂亮圖表的繪制,忽略了數據的整理分析,欠缺對于教學策略的調整。
三、技術應用層面
新技術老課堂
黑板成了投影,粉筆換成鼠標,電灌代替口授,照屏念字代替照本宣科,還沿用傳統教學方式。
為技術而技術
過度堆砌的技術,如群,平臺,掃碼,直播連線,對教學問題的解決沒有作用。
使用資源欠斟酌
資源、軟件的使用不切合學生實際。
自制資源缺乏特色
自制資源不足,同質化,低層面重復開發,自娛自樂,浪費大量時間、精力。
一切的教學歸結到底,就是在內容分析和學習者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學習目標,然后圍繞目標的達成而組織不同的學習活動。
一切的教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定位一定要清晰,策略一定要實用,目標一定要全面,考核一定要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