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2. 1
  3. 2
  4. 3
首頁 >> 教科研究 >> 學生獲獎 >> 詳細內容
 
通知公告
學生獲獎 >> 正文
大數據時代,我們如何做老師
日期:2017-09-16 00:00:00  發布人:信工學院  瀏覽量:407

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早已經不是知識的控制者了,在許多知識面前我們甚至已經落在學生后面一步,幾步了。我們的優勢或許就只有閱歷和經驗了,然而,這正是學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們最需要的。或許我們能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東西就在這里,僅此而已。

大數據時代,教師要走進網絡

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許多情況下是要借助網絡技術的。比如在線教育、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我們在設計制作的時候,重要的恐怕不只是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并借此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理念和生活觀念。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走進網絡,關注網絡上與我們所教學科有關的甚至沒有關聯的新動態、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否則,我們這些移民跟那些原住民的溝通是會發生阻滯的。即便是“屌絲”、“打醬油”、“油菜花”之類的網絡詞語,看起來膚淺的東西,但如果我們不走進網絡,我們在原住民面前就永遠只可能是一只“菜鳥”,即便是這樣低層面的東西,我們如果一無所知,也是會影響我們的教育行為與學生的具體情況的匹配的。

另一個方面,我們必須盡可能從臺前走到幕后,從屏前面走到屏后去。我們如果真想要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展示,我們就得走進幕后,給他們以實實在在的幫助與支持,或是默默的支持。所謂“從臺前走到幕后”,即盡量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你成為他的幫助者,影響者。而“從屏前面走到屏后”強調的則是課程的開發與設計。

大數據時代,教師要做終身學習的

引導者

有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時,網絡催生了電子游戲。電子游戲可以傳播知識嗎?當然可以。尤其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電子游戲、動漫,充滿驚奇險惡,迎合了青少年的獵奇心理,早已經將孩子們興趣吸引過去了,某些知識也在這個過程中如影隨形地傳遞給了孩子。這些知識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幫助學生建立甄別和選擇的理念和能力,正需要今天的教師來作為引導。大數據背景下的教師需要的是互聯網思維,并在互聯網思維下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需要為前提,以服務為方式,以分享為快樂。并將這樣的思維方式傳遞給學生。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理所應當成為學習理念的引導者,要在我們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白:游戲,也是學習,關鍵是我們如何學習。上學不止是為了升學,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增長知識,使得我們未來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個學生只把升學當做他的唯一目標。如果我們學校教師也只把升學當做唯一的目標,那是要出問題的,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上吊,為什么最近有父親因為孩子作業沒完成就痛下毒手?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剖析,去引導學生思考和剖析。

大數據時代,教師要做知識學習的指導者和領跑人

今天的教師應該成為一個領跑者,要先學一步。我認為,所謂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引領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學習,建構知識的過程。我們要知道,有些知識因為學生的人生經驗所限,靠自己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必須依靠我們這些教師去講授。不要把那些專家的話都奉為神明,譬如一堂課只允許講15分鐘,15分鐘能講個明白嗎?但是換過來講,有些問題需要講15分鐘嗎?這都是常識性的問題,其實我們真正要解決的是如何講的問題。

我經常講,我們要用學生明白的話講學生不明白的道理,好比我們要從哲學的層面和社會學的層面與學生談教育、談人生,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沒有一個哲學概念和社會學概念。好教師一定是這樣的。是能讓學生明白,往同一個目標去,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路徑的。我們這些做教師的要明白的是,這路徑是要在我們的引領下由學生自己探尋的。這當中,需要分享的,就是我們的經驗。

大數據時代,教師是問題探究的合作者和幫助者

合作學習這個詞語對我們而言,早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了。但合作學習更需要的是對學生有具體的個別化指導,因為不同的人學習的情景和背景是不一樣的,他的出生,他的人生經驗,尤其是他前一個學段所在學校教學對他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比如,實驗小學的學生跟鄉村小學的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學習結構肯定會不一樣。我師傅曾經常講,城里的孩子跟鄉下的孩子比比,什么都不一樣,就連看的廣告多少都不一樣,你看看城里的孩子,出門就看到廣告,鄉下的孩子出門看到的是什么,是田野,天空,不一樣的。

指導應該是因人而異的,具體化的。我們經常講頭腦風暴,但它還是有一個組織者,教師的功能其實就是一個組織者,不僅是課堂組織者,同時他還是教學資源的組織者。學校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恐怕是要設法把學生的“知”與“行”從網絡中解放出來,互聯網會解決“知”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行”,基于網絡的探究也只是探究而已。如何做?如何實踐?我相信這是教師們大展宏圖的新領域。

大數據時代,教師應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組織者

如何把學校的課程資源跟教材的內容,跟學校所在的社區以及當下的社會事件組織起來?在這點上我是比較擅長的。我每到一個地方講課,我都會很自覺地把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最近發生的事件跟主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好教師需要有一種教學敏感,所謂教學敏感,就是遇到某個社會問題,你就思考是否有教育教學價值。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有教學價值的,更不能所有的資源都有教育的價值,尤其是今天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就更需要我們教師的教學敏感。

我們應該牢記,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但是我們剛才已經講了,我們不要奢談課程資源的開發了,很多人恐怕連命題的能力都已經弱化了,這是個相當可怕的情況。所以在今天我們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的確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又往往缺乏這個意識,都以為自己是高等師范畢業的,自己所畢業的是所謂的名校,自己的教學難道還有問題嗎,難道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嗎?

大數據時代,教師更要能夠潛心閱讀,濾過無關

今天的教師需要做到:一邊積累,一邊撿選。

對于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微博微信上的只言片語,我們要有意識地將它們積攢起來,所謂的“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說的就是積累的作用和價值。我們要克服的就是一經而過、熊瞎子掰玉米式的閱讀,或者用我的表述來說,叫“博客式閱讀”。我們要慢慢地養成把自己的經驗知識積累起來習慣。

我們的電腦、手機用了一段時間就要更新,就要殺毒,就要刪除冗余信息和瀏覽痕跡,提升機器的運轉速度。零零星星電腦要殺毒,要刪除那些上網的痕跡,要把垃圾給清除掉。如果我們不定期對吸收的信息中的垃圾病毒實施清除,就不僅會影響我們“頭腦”這部機器的運行速度,甚至會使這部機器癱瘓死機。及時清理機器,絕不只是為了將那些有用的信息留存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將那些信息勾連起來——專業術語就是“關聯”與“建模”。

這當中對信息的篩選顯得尤為重要。打個比方:一輛很高檔的轎車,你將什么都塞進去了,那就變成一輛垃圾車了。進入一輛豪華汽車的用物,是一定要跟這車子相匹配的。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篩選、刪除、關聯、建模,是要建立在教育價值和教學價值的基礎上的。

保持紙質書刊閱讀的習慣,我們買的書,一定要讓它真正地成為“我的書”,這個話貌似很哲學。所謂“我的書”是非讀不能成的。我們經常講把書讀厚,把書讀薄。如何讀厚,又如何讀薄?這是要花功夫的,比如批注圈點就是讀厚的一種,根據批注寫出來的閱讀體驗就是讀薄。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的生活、見識、思考融在其間,有充分的閑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大數據時代,我們恐怕更需明白“書本是謹慎地,含蓄地寫作的,也應該謹慎地,含蓄地閱讀”,“一本書,能解釋我們的奇跡,又能啟發新的奇跡,這本書就為我們而存在了”(梭羅語)。

大數據時代,教師最終應朝人生導師的方向努力

在這個離不開網絡與手機的時代,教師的作用絕對不會像某些專家預言的那樣變得越來越弱化,越來越虛無。相反的是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試想一下,一個人,一天到晚總是面對著冷冰冰的熒屏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呢?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作為教師一定是清楚的。

我之所以認為今天教師的作用將會顯得越來越重要,還不只是出于對孩子們總是生活在網絡世界中的擔憂,更出于我們對教育的價值與作用的思考。學校教育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為升學,教學也絕對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教育的價值更在于幫助人認識和理解人生,教學重要作用則是為了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面對網絡世界的原住民,我們有責任幫助和指導他們去篩選和建構,去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學習路徑,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我們的作用絕對不是讓他從60分考到70分,70分考到80分,99分考到100分。

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早已經不是知識的控制者了,在許多知識面前我們甚至已經落在學生后面一步,幾步了。我們的優勢或許就只有閱歷和經驗了,然而,這正是學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們最需要的。或許我們能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東西就在這里,僅此而已。

(來源:宗偉在線,作者: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凌宗偉)

?

點擊數:407收藏本頁
精品国产高清91,欧美日韩国产ⅴa另类,精品国产911看片,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五月天激情中文网 | 揄拍视揄拍在线视频菠萝 | 日韩一区二区四区高清免费 | 日本三级2020亚洲视频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