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青春心向黨”——黨史學習實踐團成員王陶麗同學來到聊城市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他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孔繁森同志出生在山東聊城的一個小村莊的農民家庭里,1966年加入共產黨,1979年入藏。1981年回到山東省工作,擔任中共莘縣縣委副書記等職位。1988年再次進藏。1994年在新疆考察是因車禍不幸殉職。
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里,首先向孔繁森同志塑像深深鞠躬,認真聽取孔繁森同志的事跡解說,詳細的觀看了陳列的圖片及實物。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兒血肉之軀,干出了轟轟烈烈而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跡。真正實現了大寫的“人”的超越。他曾說過“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他深知“忠孝兩難全”,擺正了家庭與國家,個人與人民的關系。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事業重如岡底斯山”是孔繁森同志的真實寫照。
“咱是黨的人,咱得給公家辦事。”他一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了他人的幸福,自己縮衣節食,挨餓受凍,繼承和發揚了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孔繁森精神是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內在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繼承發展,是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在新時期的自然延續和時代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