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關乎國家富強,關乎民族復興,關乎人民幸福。縱觀人類發展史和文明演進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生態文明建設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法治規范,離不開制度保障,同樣也離不開生態文明教育的常規化、系統化。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讓生態文明觀念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強化生態文明教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厘清生態文明教育的對象和層級
生態文明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職業教育等。其教育對象廣泛多層,認知水平差異較大。生態認知屬于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內容。生態文明建設以生態學、環境學、地理學等學科的科學知識為依托,學科知識體系博大精深。在一般的學校和社會教育中,由于時間有限,生態文明教育不必追求廣博、精深,而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統闡述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比如生態系統平衡理論、污染物擴散規律、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方法、退化生態系統修復技術等。與此同時,要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根本之道在于形成全民性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將各個學段的學生、各行各業從業者均納入生態文明教育范圍,并根據不同層次對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傳授不同的生態知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針對學生群體主要可采用正規教育方式,要求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相關的生態知識,最終在全社會形成完整的生態知識鏈條。在幼兒園階段,孩子要學習“愛護自然”“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進行生態啟蒙教育;在小學階段,教師應主要教授簡單的自然常識,讓孩子明白自然對人類的意義,培養與大自然的親近之情,形成責任意識;在中學階段,任課教師應根據各學科的特點與要求,講解一些環保的基本原理;在大學階段,學校可以開設相關環境科學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生態文明方面的專業素養。
在社會層面,針對從業者可采取靈活教育方式,把生態文明教育有機融入各行業。鼓勵各行業探索符合自身行業特色的生態文明教育方式方法,幫助從業者提高生態認知能力,掌握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知識。全社會通過實施全民性和層次化的生態文明教育,形成完整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必將顯著提升我國國民整體生態文明素養。
明確生態文明教育的倫理指向
生態倫理是指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應遵守的道德規范,生態倫理教育的重點是幫助人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構建人類對自然的道德責任感。
強化生態道德教育。生態文明發展,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次革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這場深刻革命,既是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同時也是對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它是對人與自然關系認識的一次重大改變,是生態道德的一次根本變革。強化生態道德教育,其重點就是要讓民眾明白,我國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視綠色發展,主要是因為它的根本訴求是要調整人的行為,從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轉變,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轉變。
強化生態平等教育。生態平等注重解決“代內”和“代際”之間的公平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培養大眾的“代內平等”和“代際平等”意識,要求全社會在開發自然資源過程中主動承擔生態責任,推動民眾樹立正確的生態平等觀。
聚焦生態文明教育的重點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生態文明教育的重點,就是要促進每個人從意識到行為的深刻轉變,就是要讓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
首先是加大綠色穿著教育。目前,我們需要倡導簡約適度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導穿著環保,倡導舊衣物再利用和互贈兒童衣物,有效提高衣物的利用率,起到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垃圾污染的社會效果。
其次是加大綠色飲食教育。在全社會培育健康低碳飲食文化,為不同人群制定融合健康和低碳雙重目標的膳食指南,采取切實措施推廣健康低碳飲食模式。大力倡導使用可重復利用的食品購物袋,自覺少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和一次性木制筷子。家庭減少食物浪費,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再次是加大綠色居住教育。鼓勵房企和居民在設計、建造、裝修住房時注重生態環保,在建材方面制定嚴格標準,鼓勵采用綠色建材,營造簡單和環保的居住環境。
最后是加大綠色出行教育。交通運輸消耗大量的能源,是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和誘發其他能源問題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改進,為鼓勵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以減少燃油消耗和改善空氣質量打下了重要基礎。
生態文明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做好生態文明教育的整體設計和分類開展,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