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完善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不斷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以下簡稱“十項準則”)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廣大教師踐行職業行為準則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特推出師德教育之警示案例專欄,通過梳理教育部公開曝光的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以案明理,以案釋規,幫助大家更加準確地理解把握“十項準則”,樹牢師德規范,堅守行為底線,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警示案例
某高校教師黃某某多次在課堂上發表錯誤言論問題。
2019年9月,黃某某在其承擔的專業理論課中多次發表與課程無關的錯誤言論,宣揚錯誤歷史觀,誤導學生。
案例分析
該案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
黃某某的行為違反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第三項規定。
處分結果
給予黃某某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處分,暫停評獎評優、職稱評定、崗位聘用、教學工作和研究生招生資格12個月,年度考核結果被認定為不稱職;對黃某某所在學院領導班子進行批評教育,責令學院領導班子作出書面檢查,對院長、黨委書記進行通報批評,對分管副院長進行提醒談話,取消院長、黨委書記、分管副院長當年度評獎評優資格。
高校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2014年教師節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了好老師的“四有”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教師有理想信念,就是要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大學教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淵博的知識和昂揚進取的精神,在課堂上傳播正能量,才會受到學生敬重,才能感染和教育學生。大學教師傳播正能量,關鍵是要對現實社會有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評價。無論是從縱向的歷史看,還是從橫向的世界看,中國社會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發展進步是主流、是本質,而這種發展進步顯然是與社會制度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發表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甚至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怎能讓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的主流和本質?不允許發表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并非不允許批評,也不是限制言論自由。抹黑、攻擊與正常的批評完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還存在著各種矛盾和問題,廣大群眾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社會發展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黨內的腐敗現象等諸多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解決。提出問題、開展批評、深入討論,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舉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社會就是在解決問題中進步的。與此相反,如果對一些社會問題采取輕浮的態度,冷嘲熱諷,隨意抹黑,進而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那就是性質不同的問題,不能聽之任之。
廣大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要堅守“學術研究有底線、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筑牢守好黨的意識形態主陣地。在課堂內外,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當好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先鋒,以更高的行為示范傳道授業,實現師德建設和學生德育教育同向同行。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意見》給中央和國家機關的黨員干部劃出的明確紅線,——中央和國家機關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規范工作時間之外的政治言行。那么,作為黨的教師隊伍,要打造人民滿意的“大國良師”,廣大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同樣要牢牢守住這四條政治言行的“戒律”、守好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