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思政研究 >> 思政研究 >> 詳細內容
 
通知公告
思政研究 >> 正文
新時代活力思政課:從戰略地位重構到教學方法論創新
日期:2020-09-17 17:30:08  發布人:宣傳  瀏覽量:9

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第17期,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一文,鮮明指出:“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會議及其他中場合發表講話,反復強調學校思政課的極端重要性: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以及考察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時提出,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課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授美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2018年五四前夕,在北京大學專門考察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和2019年初考察南開大學時都強調思政課建設。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簡單的一門知識性課程,實現思政課建設的創新發展,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工作,更是黨中央立足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著眼于新時代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培養能夠完成“兩個一百年”偉業、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進而推進中華民族千秋偉業永續發展的頂層設計。

一、重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戰略地位

近年來,思政課建設成效顯著,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師樂教善教、潛心育人,教師隊伍規模和素質穩步提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初顯成效,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度萎縮,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在這種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必須把辦好思政課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這一新的歷史定位決定了我們必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作為教育的歷史責任,我們不僅要為未來30年培養能夠完成“兩個一百年”偉業的有用人才,而且要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人的成長、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跟人的生理發育一樣,所以要把這幾個階段都鋪陳好。”

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視野中,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特定社會生產關系下的教育,不同的經濟基礎、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歷史文化、不同的基本國情,決定著不同的教育目標、不同的教育方針、不同的教育追求。從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看,任何國家、任何政黨、任何社會,其實現政治治理、維系社會穩定、保持長治久安,無一不是通過各類教育,無一不是通過人才培養,無一不是通過價值塑造。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國的教育發展必須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立德樹人,即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便合乎邏輯地成為關乎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設計。而支撐這一戰略設計,承擔立德樹人使命的關鍵課程則是思政課。

辦好思政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所做出的戰略設計,是我們黨立足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所做出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工程。

二、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解決的現實難題

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為此,必須著力解決思政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

——辦好思政課,最重要的是解決好信心問題。

黨中央對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對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工作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斷深入,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一個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當前這個發展階段提出來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改革、建設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通過守正創新,不僅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且用以武裝學生的思政課建設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特別是我們有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使我們對辦好思政課充滿信心。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即必須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辦好思政治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第一,政治要強。即必須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教師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只有教師自己信仰堅定,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才能講得有底氣、有自信,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自覺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讓講出來的理論充分堅定、富有感染力。

第二,情懷要深。思政課者教師傳授真知只有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學生、引導學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人。思政課教師必須有家國情懷,心里始終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只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事業投入真情實感,對思政課教育教學執著追求,才能把自己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于一體,講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課。

第三,思維要新。思政課教學不是藝術表演,而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事業,必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善于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關鍵、找準重點、闡明規律,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要正視社會主義建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要引導學生對發展社會主義充滿信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

第四,視野要廣。知識視野、理論視野、世界視野、歷史視野等對于思政課教師不可或缺。必須善于利用國內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在比較中回答學生的疑惑,既不封閉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思政課教師還要有歷史視野。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要善于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學生,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道理講明白、講清楚。

第五,自律要嚴。“打鐵還需自身硬”。思政課教師既要遵守教學紀律,又要遵守政治紀律,做到課上課、網上網下一致,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立足于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全面客觀看問題。

第六,人格要正。思政課教師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要有學識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思想要有境界,理論要有深度,語言要有魅力,表達要有藝術。自覺做為學為人師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三、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形成和增強立德樹人協同效應。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政治必須是通過學理展現的政治,學理必須是表達政治的學理。思政課教學中政治性與學理性統一,就是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思政課教學既不能獨斷,更不能武斷,必須尊重規律、遵循學理,以理服人。做到讓理論支撐政治、解析政治、說明政治,從而讓思想政治理論潤物無聲地進入受教育者心靈。

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知識的傳授是實現價值追求的基本載體,知識教育必須服從、服務于價值追求。我們必須避免片面地知識灌輸,避免把教學內容作為純粹的知識內容,凸顯教學內容本身所負載的價值引領與導向使命。

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思政課的課堂必須深入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又必須正確引導大學生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對魚龍混雜的思想觀點、各種錯誤思潮進行認真辨析和甄別、過濾和凈化,保持警惕、有效防范,努力做到在批判中建構、在辨析中提升。

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思政課教學,就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知與行相統一,把思政小課堂(理論)同社會大課堂(實踐)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讓學生領會到科學理論的實踐價值,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在馬克思主義視野中,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思政課教學鑄魂育人的偉大使命統一,基本教學的方法論統一,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統一,這是辦好思政課的基本前提。但思政課教學必須堅持辯證思維,把統一性的基本前提與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模式、方式)融合起來,倡導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允許規定動作基礎上的能動發揮,實現教學園地百花競放。

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把科學的基礎理論、先進的價值觀念傳授給學生,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進行研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堅持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相統一,充分調動師生雙重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學才能鮮活生動起來并取得實效。

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站在了人類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上。不灌輸,不容易接受;不啟發,未必能弄通。只有實現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誘、情理交融、入腦入心。

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既要發揮思政課的顯性教育作用,又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發揮其隱性教育功能,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各類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善于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自覺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作者單位:田鵬穎 崔菁穎?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點擊數:9收藏本頁
精品国产高清91,欧美日韩国产ⅴa另类,精品国产911看片,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欧美三级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福利性爱 | 在线se国产精品 | 亚洲i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日本最新二区三区免费不卡区 |